成功案例

首页  /  科研成果转化  /  成功案例

由王林事件思索营销价值

来源:中国品牌农业网  2013-08-26

1637288364693891.png

“王林”事件如同大形龙卷风,席卷而来各种评述。个人更喜欢从营销的角度去思索一些注意力事件[此“注意力”与“注意力经济”之“注意力”同解],因为营销与注意力事件有三个内在关联的逻辑:

①) 吸引的趋动因子反应信息消费特质,即人们愿意围观,是因为新闻信息本身有着某种打动人的质素;

②) 流行事件引爆背后暗合传播引导技巧;

③) 不同角度的评价,透射出不同亚族群的价值取向,而这有利于总结品牌的价值动态。

以下内容是结合一篇网文,略加编撰,代表我从营销角度的点滴观点,与各位分享。

“王林”类“大师”既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是一种商业现象。相当长时间以来,形形色色又大同小异的大师像幽灵一样在权力与金钱之间徘徊,掳获精明如马云者的商界要人,猎获鬼七巧如赵薇的娱乐明星。

这种特殊的物种延绵不绝,意味着有某种特殊的生态一以贯之。换言之,大师们一直有市场,意味着他们的价值主张一直契合着不少人的潜在而巨大的需求。

我们好像没有听说过欧美商界有此类“大师”的身影。这反过来映衬中国商界的某种江湖色彩,映衬出商界要人对于“法术”的易感性。当然,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有教堂的市场经济”与“有江湖的市场经济”的差别。

如果真有所谓“中国式管理”的话,那么这种管理所崇尚的智慧往往与巫术有一种近乎天然的关联。无论是姜子牙还是诸葛亮,他们的智慧和能力里都具有巫和妖的色彩。传说中,姜子牙有“撒豆成兵”之能,诸葛亮有“借东风”之才,诸葛亮的远见卓识的依据常常是“吾夜观天象”。所以鲁迅说,“诸葛之智,近妖”。这就是说,当遭遇战略和行动的不确定性、模糊性、易变性的时候,中国的聪明人往往相信怪力乱神,或者换一种说法,相信“一命二运三风水”。

这是大师的“商业模式”得以成立的前提。欧美的商学院设有“不确定性管理”的课程,而一些中国企业的领导人在管理不确定性时,重要的办法是请各种“大师”把脉开方。

商业模式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独特的客户价值主张”。“大师”的角色是一种特殊的“咨询顾问”,而他们从事的业务是通常的咨询公司无法提供的——一种以民间巫术为基本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不确定性管理”咨询。在市场、技术、运营环境的不确定越来越趋于常态化的今天,这种咨询的确是一个不算小的市场。企业的规模越大,企业所在的行业越是处于成长和变异期,它们对于管理不确定性的需求越大。

这种客户价值主张之所以对于一些中国企业有很大的“杀伤力”,还与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国民营企业的社会处境有关。西方企业面对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市场和技术的不确定性,而中国企业面对的不确定性首先是政策和监管的不确定性。如何处理好政商关系是一些中国企业首要议程。这些“大师”通过充当企业的“咨询顾问”来变现套利,但他们的活动范围并不仅限于商界。他们的接触范围让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消息灵通人士”,在企业家眼中,大师们是有能力获知“上面的意思”的人,当然,也就成了能消除某些信息的不确定性的人。

商业模式要回答的第二个问题是:“你有什么独享的资源和独擅的能力来保证只有你能实现你的价值主张?”对这个问题,“大师”往往能给出相当肯定的答案。这些二三流的魔术师往往能以几种“绝活”让企业家和他的“小伙伴们惊呆了”,相信他们是天赋异禀的人。口碑效应和名人效应更让“大师”的名声在某个圈子里迅速传开。

“大师”的商业模式里还有一个附带模式——商学院的“空盒子模式”。商学院虽然拥有不少老师,但它本质上是一个用来装下众多学生的“空盒子”,学生到商学院读书,本质上不是为了找老师,而是为了找同学。商学院的每一个顾客(学生)同时被商学院作为产品出售给另外的顾客(同学)。“大师”的销售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生产过程,即积累产品的过程。在大师的“空盒子”里,顾客们可以进行“自由人的自由联合”,不同资源的拥有者可以在空盒子里自由勾兑。“梅特卡夫定律”(网络的价值与索取资源的人数成正比)在“大师”编织的人脉中再次得到验证。这也是“大师”的“独享的资源”。

商业模式的第三个问题,是“盈利方程式”。对于“大师”来说,这是一个相当简单的问题。“大师”的收费模式往往不是直接收取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而是各种价值不菲的礼品和纪念品,以及种种有确定“面值”的“面子”。

“大师”的这种商业模式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易规模化,而且缺乏可持续性,其风险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只要产生“大师”的文化氛围和商业生态不变,这个行业仍然具有某种可持续性。

文/祁天极

查看更多关于祁天极老师文章


返  回

版权所有: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

京ICP备12036973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607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海福林大厦401室 电话:(010)64949237

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