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

首页  /  品牌大数据  /  品牌故事

中绿豪言“做中国粗粮饮品第一品牌”

来源:四川新闻网财经频道   2013-06-20

中绿粗粮王要做中国粗粮饮品第一品牌。这是中绿集团最近几年的奋斗目标。

“现在,提到果汁,你可能会想到汇源;提到凉茶,你可能会想到王老吉;提到茶饮,你可能会想到康师傅;但提到粗粮饮品时,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的是中绿粗粮王。”一名中绿集团品牌经理如是说。

种菜种出个上市公司

记者了解到,中绿公司从一开始就引进了日本销售的种子、种植技术、深加工技术,按照日本销售商的要求,进行种植、生产、加工。它的产品全部采用无公害种植、加工技术,从种植基地到超市里,一条龙都是绿色的。

2004年之前,中绿出口到日本的产品占了总量的八九成。这可视为中绿发展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负责种植,为日本人打工”。

那时候的中绿,种出来的菜没有品牌,更像是为日本一些食品公司做OEM的供应商,产品从中绿的地头采摘或者车间加工好之后,便会直接打上别人的品牌,然后出口——按这种模式发展了好些年,中绿一方面不断扩大尚有种植规模,同时也与日本的伊藤、都乐等大型商贸公司都建立起了出口分销的合作关系,中绿借此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出口业务模式。

2004年1月,中绿在香港上市,并获得投资者追捧——当时,计划筹资1.75亿港元的中国绿色食品,以1.28港元的开盘价在香港主板上市,获得了2800亿港元的认购,超额认购高达1604倍,创香港联交所IPO纪录。

中绿食品历经两次转型

中绿在香港上市后,借助资本的力量,将绿色蔬菜的出口业务进一步拓展到欧美市场。中绿公司也开始筹划起了的企业“升级”问题。一方面,国外对进口食品,尤其绿色食品的壁垒越筑越高,但另一方面,国内的需求开始迅速增长,国内这么大的市场不可忽视。

2006年,中绿集团的重点从外贸调整为了“内外贸并重”,并试图沿着产业链将业务从生鲜农产品种植,拓展到利润率和附加值更高的深加工环节和终端消费品。国外对蔬菜要求很高,大小差一点就不要,这样就总会有一部分产品无法出口,而把这些卖不出去的产品深加工,不仅可以解决浪费问题,而且还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2006年开始,中绿推出了面向终端消费市场的利乐包装的粗粮饮品“粗粮王”。对于中绿集团而言,相比此前的进入深加工领域,此次推出“粗粮王”是其一次更重要的“升级”:从农产品深加工到进一步直接做终端快速消费品的品牌,这是让产品附加值更大的一个途径。

现在,中绿集团根据产品类别不同,分别设立了饮品、农产品和冷冻食品三大管理本部,这样的管理架构,有利于其拓展内销市场。

中绿粗粮王推得最成功

现在对于很多厦门人来说,提到中绿,大家首先会想到的就是它的粗粮王。实际上,中绿决定做快速消费品的品牌后,做了大量的尝试。

2012年12月26日上午,记者前往位于湖里金山财富广场的中绿集团采访时,在它的产品展厅发现,现在中绿做的商品很多:有冻品、饮品、茶叶、大米、农副产品等等。

中绿集团做的这些快速消费品,市场占有量最高的是粗粮王。事实上,在推出粗粮王饮品之前,中绿也尝试推出过诸如玉米乳、紫米乳之类的乳饮品,但由于许多人不习惯玉米乳夹带的玉米生味,而且,受到“三鹿”事件等影响,乳饮品的市场反应有些冷淡。

最近几年,粗粮类饮品很快就被市场接受,专家的解读是:现在的消费者,不仅早已解决温饱问题,而且很多已经超出了小康的水平。现在,大家不是关注能不能吃饱的问题,而是如何养生,所以现在粗粮食品比较受欢迎。

中绿以前是专注做农产品的‘产供销’,所以更关注上游的种植,主要精力放在亩产、品种以及整个生产标准的提升上。现在的中绿企业运行模式可诠释为三个字,但已变成‘贸工农’,除了保证上游的稳定增长之外,还必须要关注上下游之间的均衡协调。未来中绿希望能够通过市场来指导基地,这样我觉得对于中绿而言能够做到价值最大化。”

从中绿的发展方向分析,未来中国的农业一定是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机械化,而且一定要农业品牌化,这样才能节约成本、保证品质以及稳定供货。

用品牌和渠道驱动市场

2013年新年伊始中绿集团经历一件“大事”就是:成功召开的第二届中绿全国经销高峰会——一场上千人次的经销商大会。

“在翔鹭酒店开的会,来了全国各地一千多个经销商。”这场经销商大会,中绿借此次机会对经销商做了业务培训,签了大量销售合同,那盛大的场面让人感到,现在的中绿已经不是当年纯粹种菜出口的企业,而是一个专注做内销市场的快消品企业。

早期,中绿做出口时,产品没有品牌,绝大多数产品是通过分销商出口。2006年中绿提出内外销并重,内部的战略沿着这个思路逐渐调整,后来就比较明确:中绿必须打造高附加值的绿色食品品牌!

“‘粗粮王’是一个尝试,中绿希望将其打造成中国粗粮饮品第一品牌。”中绿拟让消费者通过“粗粮王”来认识到中绿的理念,“中绿粗粮王未来是中绿的主品牌,将会通过不断打造副品牌来树立和传播这个主品牌。当然最重要的是,中绿应该要掌握终端,自己要有销售通路,通过终端渠道可以占领消费者的心智,这对于品牌来说最为重要”。

最近几年,在品牌建设上,中绿更是引领绿色健康消费文化。比如,从2009至2011年,中绿连续三届举办“中绿粗粮王万人健康大博饼”创造出吉尼斯世界纪录,2012年举办的全国各地引起轰动的中绿健康达人秀活动。这些活动,都对中绿品牌起了很大的提升作用。记者注意到,位于北京的“世界品牌实验室”2011年6月发布的       “2011年(第八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中绿”品牌排名第363位,品牌价值26.48亿元。现在中绿将在消费者心目中不断打造“粗粮养生专家”的形象,在成为推动绿色健康生活的领航者过程中奋勇前行。


返  回

版权所有: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

京ICP备12036973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607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海福林大厦401室 电话:(010)64949237

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