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

首页  /  品牌大数据  /  品牌故事

罗崇敏:彰显中国品牌农业共生价值

来源:中国品牌农业网  2013-05-24

1637224140108184.jpg

各位下午好!

非常高兴应邀参加农业部组织的强农兴邦中国梦·品牌农业中国行活动并作演讲。一个离任教育厅长岗位的人和大家在一起探讨发展品牌农业的问题,也许大家会觉得有些诧异。其实我长期是做地方管理工作的,我在红河州、玉溪市等地做领导工作;特别是我的人生经历和履职过程,使我见证了中国“三农”的兴衰荣辱,积淀我对三农的真情实感,对品牌农业建设情有独钟。我的《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纲论》是十四年前抱着氧气袋在云南藏区香格里拉撰写的。书中就有发展中国品牌农业的观点。当然,我今天是带着谦卑的心理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发展中国品牌农业问题的,因为中国品牌农业建设的环境和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围绕彰显品牌农业共生价值这一主题发表一些见解。我认为,任何否定品牌农业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没有良心的;任何否定品牌农业建设面临的危机是没有良知的。中国品牌建设面临着挑战和危机是不争的事实。从生产和经营上讲,品牌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层次低,市场化和标准化水平低,组织化和法制化程度低,品牌周期短、效益低、效应小。据新华社报道,中国每年产茶120万吨,仅有30万吨出口,虽然产茶面积世界第一,但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却较弱。中国每年茶产业产值为300亿元人民币,而立顿茶叶年产值约23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中国茶产值的三分之二强, 七万茶厂不敌一个“立顿”。中国茶叶是“有种类、有名茶、无名牌的‘有名无姓’时代”。

特别是过量的化肥施用,高密度的养殖,滥用抗生素和食物添加剂,严重的农业污染等,给品牌农业建设带来致命打击。前天,有爆料中国的“镉大米”问题严重影响中国民众的健康和民族尊严。中国品牌农业建设面临着严重的价值危机和创新挑战。我想以这样的问题导入法谈三点,即发展品牌农业的价值取向、战略选择和主要途径。

一、发展品牌农业的价值取向

发展品牌农业无非是以人为主体,将资源转化为财富,实现人的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活动过程而已。也就是说,品牌农业建设的主体是人,是品牌建设者将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人力资源转化为物质财富、文化财富、精神财富,实现人的发展和人的价值,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活动过程。品牌农业的价值是人的价值的外化而已。所以,品牌农业建设的过程是价值创造和价值消费过程。农业产品向品牌农业的演变,是伴随着人们对其价值的判断而进行的。品牌农业建设必须坚守人类共生价值,即:人类共同生存和发展的价值,也就是人的生命价值、生存价值和生活价值。品牌农业建设的价值目标取向应该是发展人类的共生价值。人类共生价值是品牌农业的灵魂,是品牌农业的生命。为什么我国品牌农业建设道路漫长而艰辛?是因为农产品的价值不断流失,农产品的灵魂魂不附体。农业产品发展过程中,为了片面追求农业产值、农民收入和农业政绩而漠视生命安全,蔑视生存环境,忽视生活质量。农产品价值的流失,追根溯源是人的素质问题,是人的价值变异问题。所以,品牌农业建设实质上是人的素质建设,不但是人的科技文化素质建设,更是人的道德和法制素质建设。从老鼠肉“羊”肉串、黄浦江死猪,到地沟油、三聚氢胺毒奶粉,中国的食品安全案例不胜枚举。据报道,最近H7N9病毒在中国肆虐很可能与中国家禽养殖业有关。美国食品专家认为,“中国生产商通过偷工减料、走捷径、假冒伪劣的手段来扩大利润,用低廉的价格垄断国际市场。而中国的监管不够,腐败严重。”品牌蕴含和体现的是,人的品行和品质,是民族的品格和品位。必须高度重视品牌农业生产、经营、消费、管理各个环节、各阶层人员的素质提升,有效防止因品牌建设而将人的价值异化,否则品牌农业建设不但不会给人们带来福祉,还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特别是农业科技创新,如果不坚守人类共生价值,势必残害人的生命,毁灭人的生活。一个有责任的大国,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品牌农业,必须坚守人类共生价值。

二、发展品牌农业的战略选择

品牌农业战略既是国家发展战略,更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品牌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是促进三个转变,即促进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生活方式的转变、促进思维方式的转变。大家知道,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态度、社会行为,都是从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逐步演化的。实施品牌农业战略不只是为了推进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从国家战略上讲,首先是促进生产方式转变,即促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转变。发展品牌农业使社会生产由个体自给型生产向规模化和市场化生产转变;由行政区化生产向区域性生产转变;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型生产转变;由资源型生产向科技素质型生产转变。品牌农业在促进农业生产力转变过程中,促进农业生产关系的转变,促进农村、农业体制变革,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工业化、社会化、城镇化、现代化和民主法制化。第二是促进生活方式转变。消费决定生产,人类的最终消费是生活消费而不是生产消费,特别是品牌农业的消费,是人的直接生活消费。品牌农业的生产既由消费需求决定,又引领生活消费方式转变。发展品牌农业要把人性的生产和理性的消费结合起来,促进人们生活方式从愚昧向文明转变。穷不出精神,富不出素质,是中国国民普遍存在的现象,改变这种现象,应该从人们的消费行为和生活习惯去改变。品牌农业的发展,将满足不同层次的生活消费需求,促进人们的理性消费,安全消费,生态消费,低碳消费,简约消费,卫生消费,转变生活行为,提高生活品质。 “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茶”、“客来先敬茶”、“宁可三日无盐,不可一日无茶”。茶和茶文化都源于中国,特别是欧美饮茶和茶文化是在近代才从中国传入。但中国茶在世界上缺乏影响力和美誉度,导致价格低廉,产、收比例颠倒。国人对茶的认识与消费量还比不上发达国家,中国人均茶叶消费比不上欧洲。调查显示,中国人茶叶消费人均才500克,英国人却是我们的4倍多。我国在茶文化领域,对茶文化的研究与普及,竟然不如日、韩及英国等国家。第三是促进思维方式转变。品牌农业建设的过程,犹如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转变一样,具有促进人们思维方式的功能和意义。农业品牌建设可以培养人们的市场化思维、国际化思维、大众化思维、法制化思维、竞争思维和创新思维。我们要以本土化行动、全球化视野、现代化手段、人本化目标,实施品牌农业战略。

三、发展品牌农业的主要途径

品牌农业的发展途径应遵循自然规律、市场规律、品牌成长规律。立足本土自然特性,打好时空差,发展特色产业,提高时空价值;增强市场意识,参与市场竞争,提高产品质量,适应大众化和不同阶层的消费需求;建立品牌农业成长链,保证不同的农业品牌产品按自身的成长过程发展而不中断。

农业培育发展发展品牌农业的途径很多,但我认为主要途径有三条:一是发展市场主体,二是履行政府职责,三是做好制度建设。市场主体主要包括企业、消费者和农民,企业是品牌创建和培育的主体,消费者是品牌认知、使用和宣传的主体,农民是品牌建设要素提供特别是土地要素提供的主体。发展市场主体,关键的是提高企业的素质,提高消费者的素质和农民的素质,包括科技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法制素质。提高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优质服务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资本运营能力、价值管理能力。市场履行政府职责,主要是履行政府品牌农业创建的区域规划引导、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管理、维护公平、正义、诚信、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国家实施品牌农业战略的作为,不在于安排项目和资金,不在于国家领导人和地方领导下乡调研表态给钱,而在于体制机制的设计。国家应制定品牌农业法,把品牌农业发展纳入法制轨道,各省市区要制定品牌农业行政法规,明确品牌农业的基本标准、市场规则、政府职责、监督办法等。加强品牌农业的制度建设,有效避免品牌农业建设中的行政行为随意性,确保品牌农业建设的科学性、持续性、发展性。

我们不是在讨论中国梦吗?中国的现代农业梦,最核心的是品牌农业梦。但我们不能只做梦,给人以幻想,更不能梦醒了还睡在床上,第二天还走传统农业的老路。我们要真抓实干,励志创新,锲而不舍建设品牌农业,才能实现中国的现代农业梦。

谢谢大家!


返  回

版权所有: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

京ICP备12036973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607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海福林大厦401室 电话:(010)64949237

扫一扫 关注我们